在《今周刊》本周發表的「國人核電意向大調查」中,分別有49.1%及74.8%的民眾,支持調漲住宅及工業用電,這顯示民眾並非不能接受調漲電價。
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指出,環保團體過去一向主張是「合理調整」電價,但民眾連「調漲」都可以接受,對於未來環團若再提合理調整電價議題時,會是樂觀狀況。
蔡中岳表示,當前「調漲電價」的議題,目的是為了抑制整體用電,盼達成節約用電效果,更具體的效果則是讓減煤速度更快。
台灣的煤電佔發電量四成以上,未來目標是降到三成,因此若節電越多,所用的煤就更少,對空污有有減量效果,因此節電最大的紅利,可說是加速減煤。
蔡中岳也提到,從民調的結果來看,支持調漲工業用電的電價,比支持調漲住宅用電的比例還高上25%,而台灣並非能源生產國,工業用電價格卻名列全球前五低,這相當不合理。
因此,若更多人認為工業用電價格要調整,政府也應正視此事,以民意支持的基礎做通盤檢討。
調整電價宜調整級距 而非齊頭式調漲
對於調漲電價的具體作法,蔡中岳認為並非齊頭式的調漲,而是調整級距,讓用電較多的人負擔更多成本,也不會「懲罰」到民生基礎用電的民眾。
例如,有其他國家在電費最高與最低級距,兩者價差高達五倍以上,值得政府參考。
蔡中岳也提到,調整電價是為了節電並非反映成本,而台灣家戶用電資料都掌握在台電手中。
若能先調整尖峰時段、用電大戶的電價級距,再根據家戶用電資料逐步調整級距,才能夠對症下藥,一步步達成節電目標。